國內循環經濟技術成果 國內循環經濟推動現況

 

循環經濟既有成果突破瓶頸擴大成效

可回收聚酯纖維

紡織產業領導廠商從1988年起開始回收寶特瓶並將其處理做成再生衣服、鞋子、地毯、短纖製品、薄膜以及瓶子等,但Recycle及Reuse再利用市場規模成長不易。持續創新材料Redesign,避免材料回收降階使用。 Rethink及Redefine新用途,擴大市場規模。

圖片來源:adidas UltraBOOST x Parley

可回收聚酯纖維

循環示範園區

臨海工業區內由中鋼與區內鄰近13家廠商包括中油、榮化、中鋼碳素、中鴻鋼鐵、中鋁、台灣志氯、三福氣體等建立能量循環,互相供應相關副產品,包括蒸氣、氧、氮、氬氣等,以提升區內的能源使用效率與水資源利用效率,為能資源循環Recovery典範。突破既有區位限制,Redesign全新循環示範園區實現Recovery,並擴散至全國各地。

資料來源:經濟部工業局

循環示範園區

創新採購模式推動循環經濟

嘉義市全市路燈從傳統燈具全面改成LED燈具,並採購10年照明服務,由廠商負責燈具維修、更換,以「使用」取代「擁有」。促成產品Redesign,延長使用壽命,降低維修成本。檢討政府綠色採購,Redefine新模式,進行法規調適,建立新的效益衡量指標並擴散應用。

資料來源:adidas UltraBOOST x Parley

創新採購模式推動循環經濟

台糖養豬3.0

台糖公司提出「全農業」(full agriculture)的概念,範圍涵蓋農經、全蔗與全豬,內容包含food(食物)、feed(飼料)、fertilizer(肥料)、fuel(能源)及bio-material(生質材料)等5大面向。落實循環理念,建立配套循環體系,如沼氣跨廠運輸、發電設備研發等,從指標企業擴散至全國小農。

資料來源:台糖

台糖養豬3.0

稻殼食器

有鑑於塑膠廢料已大規模破壞海洋生物,為減緩塑化產品對地球的傷害,全盈公司已研發利用海洋生物(例如貝殼,蟹殼,蝦殼,魚骨,牡蠣殼)製作可生物降解材料,並製造環保塑料袋,吸管,藥瓶,衣服等產品,經測試,其埋在地下或水中或暴露在陽光下的6個月內,多達95%將從地球表面消失,此技術不僅可減少塑化製品的使用,另可解決海洋生物造成廚餘的問題,符合國際趨勢與循環經濟的理念。

資料來源:全盈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稻殼食器

ECOCO主機

為了鼓勵民眾為環境動起來,凡立橙公司結合生活市集、好吃市集及松果購物等通路,創造兼具循環及經濟的樂趣點數平台,將生活中產生的寶特瓶、鋁罐、手搖飲塑膠杯等可回收物,透過ECOCO回收機進行蒐集,投瓶量可累計產生點數存於ECOCO App中,可做為生活消費折抵,而將資源回收創意化的全新營運模式。

資訊來源:凡立橙有限公司

ECOCO主機

棄邊膜紗再生織品

PE/PP等多孔性貼合布膜以往應用在尿布作為止水膜,由於PE/PP貼合布需用裁切機製成客戶所需之寬度,導致目前每月產量約40公噸廢料,為能有效回收並予循環利用,展邑公司運用紡織技術將其運用於產製坐墊、遮簾、櫃體門片等多功能紡織品,具有減輕環境衝擊與節省成本的雙重效益。

資訊來源:展邑科技有限公司

棄邊膜紗再生織品

RecoCell電解設備、回收銅管

衛司特公司開發具備電解回收金屬銅的獨家技術,並採免費設備安裝,派員駐廠操作,回收效益分享的創新商業模式。2016年與台積電合作開發廢液取銅技術,建置廠內銅電解回收系統,成功將原先須委外處理的1,942公噸廢硫酸銅轉製為42公噸的再生銅管。這個成功經驗促使台積電在隔年擴大複製銅電解回收系統到各廠區,並與其他廠商研發後段的再生銅管加工製程,取代外購銅原料,製成電子級鍍膜銅。再生物料已於2017年年底進行小量驗證,成功循環回廠內製程,且在2018年擴大驗證,落實創造價值的循環經濟。另與日商集團攜手合作印刷電路板廢液銅回收,於泰國、越南等地作為合作地點,成為佈局東南亞的試金石,經由與國際大廠的合作互惠互利,開創海外循環經濟新契機。

資訊來源:衛司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RecoCell電解設備、回收銅管

環保碳黑、再製輪胎

環拓公司於2013年建立一套Total Solution廢棄物回收模式。由廢輪胎收集,破碎至裂解處理及產品精煉一條龍生產廠。年處理量36,000噸,並將其轉變為具價值且可再生利用的綠色能源:再生油品,環保碳黑,蒸氣及鋼絲。 環拓公司採用低耗能的全自動連續式熱裂解製程系統, 從胎片投料、裂解反應、油品生產純化及碳黑改質、研磨、造粒等程序,皆為採電腦自動監控與控制,成為全世界唯一可以將廢輪胎裂解所產生的再生碳黑應用於塑橡膠工業製品的裂解廠。同時,配合使用客戶的需求,制定環保碳黑的生產品質標準,目前已普遍獲得塑、橡膠加工製造業者及輪胎生產業者的認可和生產訂單,而成為塑、橡膠加工製造業實施循環經濟的最佳夥伴。

資訊來源:環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環保碳黑、再製輪胎

區域型能資源轉換處理中心建置方案

透過處理一般廢棄物產生能源,可申請綠電憑證,同時減少廢棄物焚燒量,並解決用電問題,建構區域電網,目前已規劃建置6座區域型能資源整合中心。

資訊來源:大乃綠循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區域型能資源轉換處理中心建置方案

無氰環保貴金屬回收解決方案

領先業界於2011年率先取得無氰剝金的發明專利,陸續取得中國、美國、日本等國的無氰剝金發明專利,並於2014年獲得美國匹茲堡發明展金牌獎。此項發明專利可解決廢印刷電路板、電子廢棄物在黃金回收時,必須使用含有氰化物剝離液的環保問題。由於「氰化物」的毒性,在國際上的工安意外不斷,該項發明專利解決了貴金屬化學法回收的兩大問題,不產生有毒物質亦提高整體經濟效益。

資訊來源:優勝奈米科技有限公司

無氰環保貴金屬回收解決方案

化學濾筒重複再使用之垂直整合管理與服務

應用於外氣空調箱,發展濾筒的再利用、濾料循環再利用、濾網結構設計改善、濾網再生技術等璇還利用方案。於產品設計時考量易拆解可回收之綠色設計概念,99%可以重複再利用,使用完畢僅需處理舊料,節省15%以上的耗材費用,降低10%以上的清運處理費用。並透過導入創新回收服務,廢棄物資源化,將廢棄濾料應用於廢水處理除臭或建材混泥土材料,並取得產品碳足跡查證以及創下全球首家製造業通過BS 8001:2017循環經濟認證。

資訊來源:鈺祥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化學濾筒重複再使用之垂直整合管理與服務

資源循環指標與分析系統

「資源循環指標與分析系統」於103年建置,以視覺化方式呈現我國資源使用趨勢,其介接農委會、能源局、關務署、礦物局、主計總處等部會統計資料,整合我國原料、產業、廢棄資源及資源化再生物料基礎資訊,輔以國家資源型產業關聯表,建立相關物質流應用模式,勾勒我國物質流動情形。

資訊來源:資源循環指標與分析系統

資源循環指標與分析系統

4N貴金屬

光洋應材以稀貴金屬回收精煉為平台, 發展出應用循環模式(close-loop model),完善綠色環保及潔淨生產的指標,發展稀貴金屬材料的應用,並以全製程配套服務(Inside Chamber Total Solution, ICTS),研製薄膜用靶材,應用於光碟、硬碟、半導體、光電以及太陽能等產業,以價值創新、深耕台灣關鍵材料的發展。

資訊來源:光洋應材

4N貴金屬

rPE 再生原粒

宏恩塑膠股份有限公司利用PE及PP塑膠可塑性原理,經過加熱、溶解、清除雜質而製成再生原粒,生產之塑膠原料為各PE、PP、AES、475PS、耐龍、PET再生粒,具有百分百回收再利用特性,不具毒性,容易加工。

資訊來源:宏恩集團

rPE 再生原粒

再生海洋紗衣料

以回收寶特瓶作為原料,取代市面上傳統來自石化原料之製程,亞東創新運用高科技回收技術及高溫熔融製程技術,將廢棄寶特瓶再製成回收聚酯粒(Recycled PET, rPET),潔淨度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食品級認證及SGS溶出試驗,持續地供應國際飲品大廠Coca Cola、Pepsi、Danone等。相較傳統石化原料所做的食品級聚酯粒,Pro-green®碳排放量減少50%。

資訊來源:亞東創新

再生海洋紗衣料

廢棄切削液提煉矽碇

成亞資源專精於太陽能模組回收處理,為全台第一家矽碇加工廠,成功把太陽能晶圓廠產出的廢棄切削液提煉成矽碇,作為電爐的化學升溫劑,取代傳統價格較高的矽鐵,成為鋼鐵業的助燃燃料,具有縮短冶煉時間、節省電費成本等效益。

資訊來源:成亞資源

廢棄切削液提煉矽碇

人工螢石

將電子零組件製造業之太陽能製造程序、記憶體製造程序、積體電路製造程序的廢水處理產生之無機性污泥(氟化鈣污泥),由需處理及掩埋之廢棄物轉變成可再利用之資源物,產製成「人工螢石」替代天然螢石,做為鋼鐵工業之煉鋼助熔劑使用。在都市礦山獲取原料,替代需開採和進口之天然物資,解決了污泥廢棄物的去化問題,並開創可觀的附加價值,具節能減碳、循環經濟之成效。

資訊來源:皓勝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人工螢石

亮彩琉璃

以高溫急冷的熱融合原理,將廢玻璃成功轉化成五顏六色的「亮彩琉璃」,如今春池玻璃回收廢玻璃的數量佔全台總回收量的一半以上,經由再生後,「亮彩琉璃」的售價獲利及追求環保的附加價值,是最佳的商業及環保典範。

資訊來源:春池玻璃

亮彩琉璃

保特紗

西元1993年因應NIKE廠商要求生產環保布料用於鞋材,開始富勝公司轉型契機,並成功生產出由寶特瓶回收再生纖維,且命名為「保特紗PETSPUN®」的環保織品,是臺灣第一家研發環保再生布料的公司。

資訊來源:富勝紡織

保特紗

純化後之金塊

有別於傳統使用劇毒氰化物與焚燒的方式,優勝奈米透過自動化設備與環保剝錫與剝金流程,能以不傷物料的方式將元件與晶片從機板上剝離,再將之篩選分類,其中剝錫添加劑為之中性、環保的剝錫添加劑,完全改善了傳統焚燒與強酸製程的處理模式,最後再以環保的方法將其中包含金、銀、鈀、銅、錫等貴金屬有效率的個別提煉出來。

資訊來源:優勝奈米

純化後之金塊

再生包材

將回收塑膠2號及5號的HDPE及PP材質,重新再製應用到包裝材上,加上單一材質的綠色設計,讓再生包裝材能夠再100%被回收。

再生瓶器

將回收塑膠標誌2號的HDPE材質塑膠牛奶瓶,再生加工製成各式100%再生塑膠環保瓶器,實現搖籃到搖籃的循環經濟理念。

資訊來源:大豐環保

再生包材、再生瓶器
 

國內循環經濟推動現況

國內產業面臨資源稀缺仰賴進口、環保法規趨嚴、土地資源有限、環保意識提升、國際產業競爭等挑戰,政府提出「5+2」產業創新政策,期透過循環經濟模式,導入綠色循環利用技術,並配合新南向政策、前瞻基礎建設與產業創新轉型基金等創造新材料產業發展契機,帶動產業逐步走向永續發展。

1. 創新材料研發量產

我國材料產業包括金屬業及石化業,106年總產值達5.63兆元,均屬製造業之龍頭產業,產業關聯性分占國內第一、二位,惟近年來成長動能不再,所需要之系統性高階材料大多由國外零散進口,鮮少自主生產。而作為我國重要經濟命脈之半導體與光電產業,許多影響性能與節能之關鍵技術,包含加工設備與高階材料等亦是大量依賴外國廠商進口取得。

2. 資源化綠色創新關鍵技術及能資源整合推動

截至民國106年底止,經濟部工業局從民國98年起已陸續完成24座產業園區能資源整合推動工作,鏈結量達429萬公噸/年,減少鍋爐使用數量計162座,其中蒸汽鏈結經換算後結果顯示可減少CO2排放量計約95.9萬公噸/年,並促成投資額計約27.8億元。在資源循環利用方面,國內資源再生產業發展屬高技術需求、高市場風險且產業關連性大之產業,政府自民國90年起依「廢棄物清理法」將工業廢棄物再利用授權經濟部辦理;經濟部工業局將資源再生視為一個完整之產業,積極地加以催生、輔導與協助,使之茁壯與發展,促使投入資源化之廠商逐年增加。

3. 國內產業園區陸續轉型發展成循環產業園區

工業局自98年起推動產業園區能資源整合相關工作,在生態型或循環型產業園區方面已有顯著成果,目前已有結合產業界共同創造符合循環經濟理念之實務案例,例如臨海工業區之中鋼公司推動廢酸、礦泥、廢油、煤灰、爐渣、集塵灰、蒸汽及工業氣體等能資源鏈結,雲林離島式基礎工業區之台塑集團針對原物料、副產品、水、電、熱源、CO2、廢棄物等均於區域內予以整合運用,達符合環保及增加產業競爭力之成效。

4. 符合循環經濟精神之推動政策

105年12月8日行政院通過「新農業創新推動方案」已將具有循環經濟(生物循環)理念的「沼氣發電」列為主要策略,配合其它防疫策略,期以整體配套落實解決農業活動課題,達到提升國產豬肉附加價值、有效利用畜牧排泄物的目標,促進養豬產業現代化,提高農民收益把廢棄物轉換為再生資源,期降低養豬場臭味、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發展生質能及相關產業,達成多贏的局面,邁向循環經濟的時代。

5. 循環經濟產業技術設備整合與輸出

我國過去資源再生產業多為中小企業,從事資源再生業務在形成產業化的過程,未來業者須由單一廢棄物再利用業務盈利的創業期,逐步邁進縱向延伸多種廢棄物再利用及垂直加值再生產品品質以及前端產品設計、材料選擇的多元發展期。此時,應結合資本市場資金來帶動企業成長,促使企業更有能力強化研發及拓展業務,期透過產業與金融結合躍升到轉型升級期。

因此,推動產業朝向規模化、產品高值化、市場國際化發展之際,應依據企業成長型態,提供創業育成、多元整合及轉型升級等不同階段的技術、管理、資金及人才等輔導措施,協助業者突破現有技術或設備瓶頸,並整合組成策略聯盟及取得資本市場資金,以建構開拓海外市場的國際競爭能力。

6. 創新商業模式

循環經濟其實並非全新名詞,更非全新觀念,而是嶄新的商業思維與運作模式,例如國際循環經濟案例時常可見之租賃商業模式,倡導以租代買,亦即取得產品使用權而非擁有權等,在各類企業轉型與創新創業中時常引以為用。

參考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依Accenture公司於民國103年所提出的我國循環經濟商業模式,大致包括(1)循環供應(Circular Supplies),例如:100%生物可分解塑膠袋、包材等。(2)資源回復(Resource Recovery),例如:民國103年世足賽球衣採用台灣回收寶特瓶製作機能紡織布料等。(3)延長產品與資產壽命(Product Life Extension),例如:可口可樂「2nd Lives」創新瓶蓋設計以延長使用壽命等。(4)共享平台(Sharing Platforms),例如台北捷運小巨蛋站內的無人圖書館、漂書箱等。 (5)產品即服務(Product as a Service),例如Ubike 微笑單車、國內的連鎖自助洗衣店等。

 

 

本站由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 委辦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產業服務中心 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