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眼資源循環、低碳轉型 環保署成立專責辦公室
環保署1日宣布「資源循環辦公室」與「氣候變遷辦公室」於7月1日正式成立,將從全面盤點政策法規、整合行政資源等,有效推動資源循環與溫室氣體減量措施,要讓未來的台灣以更永續的面貌參與國際,邁向資源全循環、落實淨零轉型。
資源循環辦公室將以「資源循環最大化,廢棄處理最小化」為目標,穩健邁向資源全循環,給未來的台灣一個有效運用資源且減少廢棄物的全循環願景。氣候變遷辦公室則以「全球思考,在地行動」的態度,開啟落實「淨零轉型」,與世界一起減緩氣候變遷問題。
READ MORE
零碳帶動新商業模式 特斯拉、IKEA都在追求的「搖籃到搖籃」是什麼?
過去在人類不斷追求經濟成長的動力驅使下,產品的設計與製造都是依循線性式的「搖籃到墳墓」(Cradle to Grave)思維,高度仰賴資源消耗來創造獲利,消費者也習慣用完即丟,無形中製造大量的廢棄物與污染,光是2019年,全球就製造5,360萬噸電子垃圾,5年內增長21%。
有別於「搖籃到墳墓」這種用過即丟的傳統做法,循環經濟採取的是「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的思維,亦即「製造、使用、循環」,並且透過重新設計商業模式,從源頭就避免污染與廢棄物的產生,進而做到使用更少資源、創造更多價值。
READ MORE
李長榮中科投資12億元 研發晶圓製程溶劑
科技部指出,李長榮化工透過自主技術研發,也將發展循環經濟新模式,將配合電子級異丙醇客戶把製程端使用過的物料,以分離過濾方式將異丙醇與水分離,其中異丙醇經過蒸餾純化後,產出高純度電子級異丙醇,為第一個循環;而分離出來的水,成為工廠內可重複使用之再生水,為第二個循環。透過「雙循環」的循環經濟模式,達成廢棄物零產出,達資源循環利用目標,此係業界首創並為台灣化學材料業在循環經濟的創新範例。
READ MORE
跨足循環經濟先鋒 瑞助營造張正岳籲:台灣應該即刻發展綠能!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便宣布,2030年前,美國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2005年減少50至52%;今年中國新出爐的「十四五」計畫,則力拼在2060年達到碳中和;日本的2030年減碳新目標,是要較2013年減少46%;韓國希望在2050年達成淨零排碳,並提出《2050碳中和實現戰略》。於此同時,台灣總統蔡英文則表示,政府已經開始評估及規劃,台灣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的可能路徑。
「台灣一定要跟上歐美等大國的政策!」對於此議題,瑞助營造董事長張正岳心有戚戚焉。因為瑞助營造早在世界吹起零碳排風氣前,便跨足綠能與循環經濟,是台灣營造業投入環境永續的先鋒。
READ MORE
助小資鏟屎官!工研院開發:把廢豆渣變貓便所
台灣人愛吃豆類食品,一年進口約250萬噸的大豆,製作成豆漿、豆腐、豆干等各種食品,但在享受美食的背後,相對的也衍生產出約40萬噸的豆渣。為解決龐大豆渣處理的難題,工研院團隊特別研究豆渣成分,研發出低成本乾燥保存技術,讓豆類製品剩餘物經過循環經濟的科技變身,也能變成受養貓族歡迎的貓用豆腐砂,開創豆渣再利用的新商機。
READ MORE
|